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大ㄧ下”的博文

政大課程:心理與生活精華part4-吸引力與男女差異

每個人都會有親和需求,即想與他人接觸、建立與維持關係的需求,而通常焦慮和恐懼會提升此需求的必要性。吸引力有以下幾種方法,近水樓台先得月也就是利用時空的接近性,來達成吸引人的目標,因未能即時回饋且根據單純曝光效果理論,也就是說若常常出現在一個喜歡的女生面前,那女生也會因熟悉感而喜歡他,但前提是那女生原來並不討厭他,這理論用在新歌也很貼切,我們常常會覺得一首歌越聽越好聽。另外,能力好的人犯錯會覺得更可愛,更討喜。 外貌美醜也是門學問,以生物學的觀點,美麗其實就代表著健康,且與美女相處,可能會有輻射效果,覺得自己也變好看了,提升自身評價,但若兩人獨立沒關聯的話,也有可能是對比效果的產生,有人說,美女社交技巧強,但客觀來看,只是因為願意和她說話的人較多,練習機會較多,因而較厲害,和長相沒直接關係。美麗的標準,美是主觀的,但是還是可依一些數據來做分類,臉可分娃娃臉及成熟的臉,數據顯示我們或覺得五官平均值的臉及對稱的臉較好看,至於腰臀的相對比例為 2:3 ,也就是沙漏狀,男生的話會較喜歡 V 字型的臉及具身高優勢的人,但美麗也是有代價的,有人可能因為長相而被當花瓶,懷疑自身能力,像有次林志玲就被問到是否覺得自己在劇中是花瓶的角色,他就回說花瓶也有存在的用意,但事實證明她那角色其實蠻重要的,再者維持美麗的壓力也是種代價,可能要減肥等等,做不好健康可能會被犧牲,看來美女是不好當的。 男 VS 女 初步會因為外貌而受到吸引,但要有長期的戀情,得價值觀和態度相似才行。研究顯示支配性高的人和順從性高的人在一起會較愉悅,這是因為需求或互補性,且根據平衡理論,也就是若有個人不斷地對我們好,我們也會為求平衡而接受追求,這就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例子。從演化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因為女性扮演生育角色,所以較挑剔也較喜歡高社經地位的人,男生則偏好年輕女性,即使喜歡的類型不同,但都為 20 多歲的年輕女性,再來以社會文化觀點來看,女生是運用美貌間接取得經濟地位,且女生是因為心裡有那個男生才會想和其發生性關係,這是男女不同的地方,當然還有其他地方不同,女生講話通常只是想訴說感覺,男生往往是想解決事情,此時我們得透過教育用更尊重且正確的態度來面對愛情和相處之道。

政大課程:心理與生活精華part3-社會影響力與順從行為

社會影響力 三人以上的數量可稱為群體,從眾行為是因為一體感所帶來的壓力,可分為訊息性從眾和規範性從眾,訊息性通常在我們對資訊沒那麼熟悉時發生,像是某一小組作業即以屬三角形為例,為一成功的實驗,另一組也想做訊息性從眾,但其以兩位男生外表的好看度做實驗,這種沒有對錯且我們往往會同情弱者的心理,使這實驗不無預期結果,但每個實驗都有其能參考的地方,所以一個和預期結果不一樣的實驗也有另一番價值,規範性從眾則是看到大家都在做同樣的事,即使不明原因,還是會做那件事,像電梯實驗,即看到大家都轉往同一方向,雖然不知道為何,還是會跟著做,即規範性從眾,這跟社會學的俗民方法論有異曲同工之妙,俗民方法論認為,想只到那件事情是不是規範就只要打破規則,若大家會覺得奇怪,那就是規範,實驗結果證實規範是存在的,人們是會被規範給制約的。         權威與研究倫理 Milgram 的電椅實驗,是有人假裝是被電者,受試者不得不服從指令,提高電流強度,實驗會操弄三種情境因素,有聲音回饋、接近和碰觸接近,距離越近想用到最高強度的人越少,分別是 65% 、 40% 、 30% ,這是因為我們答應要做這實驗的承諾感、實驗者的權威形象及代理人心態使我們做出此種選擇,代理人心態即牠們的痛苦並不是我造成的,我只是聽從指示而已,讓我們看出權威是一個我們不得不服從的東西,甚至我們自己都沒意識到自己對它服從的程度有多高,幸好這實驗並沒真的給予電流,不然後果難以想像,但也因此實驗讓受試者認為自己人心太險惡了,對於受試者會有陰影產生,因此此實驗後來被禁止,所以二戰時期會有猶太人集體在集中營被撲殺的憾事發生,人性要負些責任。就研究倫理的角度來看,此電椅實驗並沒有欺瞞的行為,這是必要的隱瞞,以產生研究之結果,總之,研究者要謹記自己扮演的角色,不能做出傷害受試者的行為,彼此互重互信,才是符合研究倫理的表現。         順從行為 順從行為可分為四種,分別是腳在門檻裡、以退為進、變化球策略即還有更多,腳在門檻裡即先提小要求再提一個大要求,我們往往會接受其大的要求,這是因為自我知覺的改變,我們組做的實驗即運用到此理論,我們分成實驗組及對照組,實驗組的部分要求其...

政大課程:心理與生活精華part2-感覺、學習與人格發展

感覺 心理物理學,超過絕對闔的能量會為人所感覺,視覺即為本章討論重點,視覺使我們能看到可見光,就是在光譜中有顏色的那段,可見光由紅綠藍三原色所組成,若重疊則產生白光,和顏色原理不同,顏色由紅黃藍三原色構成,若重疊則產生黑色,且我們人眼能看到綠色光是因為他吸收綠色外的所有波長,反射綠色到我們視網膜所致;物體成像,物體成向即物體在凹凸透鏡和面鏡中,看起來的樣子,像近視眼鏡就是個凹透鏡,後視鏡就是凸面鏡,可看的範圍廣,但影像較小,桿細胞和椎細胞控制敏感度和暗適應,也就是從亮光到黑暗這段期間人眼的調適。並且其實世上很少人是全色盲的,全色盲的人,全色盲的人只能看到黑白灰此色調的世界,且因為色盲的染色體在 x ,女生由 xx 組成,能生則為 xy 因此男生只要 x 染色體是熱忙因子就是了,女生要兩個都是才算,男生機率較高。聲波則分成頻率震幅音色等,頻率即為音調,音的高低,震幅則是強弱,一個 s 行為一完整振福,人耳是聲音受器,可接收到外界聲音,內有半規管,控制平衡,因此若座車讀書的話平衡會受到太多刺激,導致頭暈,雞尾酒效應,及人們對自己的名字會特別敏感,即使在吵雜的宴會上,仍然能聽得清楚自己的名字,這現象非常有趣。 視覺組成,我們能透過神經元的計算,來分類,像適合為背景何為主體,即群集分類,即運用接近性、相似性、連續性、封閉性等方法,把接近的東西、形狀一樣的東西及看似要形成一形狀但有缺角的東西自動填滿。再來是錯覺,錯覺可分為表面差距所造成的錯覺,即明明是兩個大小相同的圓形會因為圍在它旁邊的圓形大小不同而覺得此二圓大小不同,再來是補色現像,在白色旁的顏色會覺得粉紅色,在綠色旁會覺得較紅,這和我們組同眼不同色的懷特效應有異曲同工之妙,此效應最初應用於黑白線條之中,懷特發現視覺上灰白相雜的線條期灰色的亮度會比黑灰相雜的亮度淺,但其實兩種灰色的亮度是相同的,一開始以為是拮抗過程,但拮抗過程的理論是黑灰相的灰色會較亮,與實驗結果不同,目前為止,懷特效應的大腦機制還是未知數,不知是何所引起。 再來是赫曼方格,我們會覺得很多黑點在棋盤上動來動去,但其實並沒有,生理上的遞補所產生的錯覺。我們也常看到視錯覺,有很多展覽是利用此原理,亞洲大學美術館就有一區是利用此原理供人攝影,把原本是 2D 的世界變成 3D ,十分有趣,著名的像是栩栩如生的浮冰,使人讚嘆於畫家的專業外,也不敢...

政大課程:心理與生活精華part1-生理心理學

生理心理學 生理心理學談到大腦結構,大腦由 1400 個神經元所組成,每天 20 萬個細胞死亡,死亡的數量一定會大於生成數量,數量在青少年時會趨於穩定,跟心理學相關的微鏡像神經元,也就是讓我們有反應他人行為能力的神經元,自閉症患者無此能力,是因為缺乏此神經元。大腦神經元分成軸突根樹突,樹突為軸突的延伸,聰明與否與數量多寡無關,但與連結的強弱有關;人腦可分成大腦、間腦、小腦、腦幹,其中間腦包含視丘及下視丘,腦幹包含橋腦及延腦,以功能來看,可分成腦核、邊緣系統和皮質,和情緒表達有關,邊緣系統包括 海馬迴和杏仁核,前者直接經驗的新生記憶,後者則為身體創傷的記憶,且額葉通路是雙向的,但下往上的神經元較多,因為先有感覺較重要,訊息會先到下視丘辨別,人類再去做判斷,人的左右腦有胼胝體相連,女生的較厚,因此左右腦連結較好,多能一心二用,前額葉為理性腦,皮質也較活躍,能透過腦額葉控制及計畫行為,例如常跟其說不能做甚麼事,形成制約,其小孩成就較好。 和左腦受損有關的疾病為失語症,布洛卡式失語症為講話不流利但尚可表達,溫尼克式則相反,核磁共振能檢測腦部受損與否,政大有此器材,我曾去那裏做過一次實驗,我覺得那器材原理很神奇,運用辭去感受腦波變化,但做完會有些不適應,若要治療腦所造成的缺陷,尚可用藥物及植入晶片等方式,期初給我們看的影片即為一例, 劇中壽子是左腦腦死,語言區受損,因此他無法表達出他的情緒,但她的右腦是完好的,因而能能靠無意義的字眼來展現他的情緒,雖然他智商並沒有退化,但左腦有部分是管理記憶的地方,所以左腦受創後連帶的一些記憶也消失了,只記得四十年前甚至是六十年前的事情,壽子的老公陪伴他一步步的復原,教他一些單字,猜出他想表達的是什麼,這沒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與耐心是做不到的,或許人類的感情,有時不需要透過任何原本就懂的文字來表現,文字顯得多餘,他們的故事,很溫馨很幸福。 我看到大腦的世界博大精深,大腦真是脆弱複雜,儘管他們的故事很感人,但畢竟是不得已,腦真的很神聖重要,有了腦袋才能認識外在事物,汲取新知,有價值判斷,且每個人的腦都是獨一無二的,誰也沒和誰的長的完全一樣,也沒和誰有完全相同的思維模式,這部影片的真人事例是美好的,但誰都不能料到萬一真的發生此不幸,自己是否能那麼幸運總之,腦袋是個很奧秘的東西,我們依賴他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