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政大課程:柏拉圖哲學作業擬答





(1) 《理想國》338c說,正義是屬於強者的利益、對強者有利的事物。這是什麼意思?
    這裡的強者是指立法者,而統治者以自身利益制定法律,因此法律離不開所謂的正義,在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多數決,而窮人佔大多數,因此正義屬於窮人的利益,若是寡頭政治的話就變成菁英佔多數,正義為上層階級的利益。

(2) A.你覺得臺灣的強者是誰?B.臺灣人(輿論中)也有正義是強者的利益這樣的思想嗎?(註:這個問題已在上課時討論過,你可以和老師的想法不一樣,但是最好舉出一個法規、費率、政策來支持你的論點。) 
在台灣的五權,行政、立法、司法、監察、考試院皆有能提立法的權力,因此我認為正義屬於他們,當然立法部門更有權力操縱法律通過與否,因此為強者。
我認為台灣的輿論應當不屬於強者的正義,以食安風暴來說,一出問題政府馬上檢討修法,這是屬於全體利益,其他像是蘇花公路變蘇花改快速通過,也是輿論壓力,這應當是當地民眾有需求加上記者多少刻意炒作,和強者的正義沒甚麼關聯,而至於澎湖賭場是否設立他們當地人能自行決定,洪仲丘案大家都對他抱不平,因此修法也快,我認為台灣較能保障所有人發聲的權利,雖然弱勢族群還是較困難,但會保障他們希望達到實質平等,而且台灣的陋習是通常是出問題了才想修法,那就無關乎強者了。

(3) 柏拉圖主張的正義,又是什麼?
1正義是每個人應得的東西,不論是處在甚麼階級性別,且對朋友有利的事情,就要去做。
2被統治者才是正義的人,像各行各業都各司其職就是正義,他們不作惡,所以是好人,但卻在雅典社會中是不利的人。
3且正義的人不會和別人比誰較正義,他們沒有這種競爭心,不正義的人卻會去比較,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壞。

(4) 柏拉圖設計的理想國,如何不符合(1)的定義? 
 統治者就好比技藝者,醫生目的是救人,目的是讓標的物獲利,所以統治者就是關心被統治那些人的利益,那就並非強者的正義。
----------------------------------------------
死亡哲學
1.       柏拉圖認為事物的本質是有絕對的,世上有絕對的美或絕對的好存在,但他沒有提到絕對的惡。
2.       所有的抽象概念都是存在的,他存在在一個形上學的世界,稱之為xx本身,像是等本身、數字本身,且這些抽象該念會附身在現實世界的事物上,賦予他性質,這些性質賦予事物意義,且因為這些性質而使得事物間能相互比較
3.       但由於我們太相信現實世界的存在,且因為我們的身體存在界中,和萬物產生了關聯性,因此我們會相信我們感官所見之物,會覺得我們看到的A物大於B物就他真的比較大,並非是大的性質附著上去的,因此柏拉圖認為我們應該去除感官所帶來的屏障,單純用靈魂,也就是乾淨的心靈去體會是者本身(這些XX本身就是是者),就能領悟到這種特質,即為死亡哲學。
4.       我們地球分十二個洞,我們所認為的現實世界只是其中一個洞,我們其實是坐井觀天,另外還有個洞叫地獄,是死後要去的世界,但哲學家不會受肉體影響,所以他不會到地獄,會跟神一樣住地球表面。

我對於柏拉圖絕對的定義抱持疑惑,因為有絕對的美,所以有些東西是美的,這個我能理解,但是這樣子只能看出A物是美的因此和B物比,B物就是不美的,只能不斷的依靠比較和抽象概念的轉移來斷定美醜,可是這樣就不能判斷出程度了,無法去描述A哪一區塊是美的,美的程度有多少,為何說他是美的,B又有哪區塊其實也美的,但綜合評比之下,A是比B美,因此我認為事情不會那麼絕對,不會美本身附著到一個物品上他就是美的,而且每個人對美的標準也不同,以明星來說,或許會說許若瑄是美的且比安心亞美,因為美附著在許若瑄身上,但也會有另外的人說安心亞比較美,或是安心亞的鼻子比許若瑄美,並非完全輸他,只是比較之後,覺得許若瑄美的部分較多。這情況或許可以解釋成因為美附著到事物的其中一小塊,因此那一小塊較美,我想柏拉圖更可能會認為,我的評論包含了我自己主觀的感官認知,才會有下此判斷,或是以柏拉圖的觀點來解釋的話,或許會變成其實有絕對的美,但對每個人來說,美附著的物品不同,有些人認為美附著在A物,有些人認為在B物,且不能微觀去看待它,我們應該也要靠接近是者特質的靈魂來感受它,才能體會,若能有此種體會,就算修成正果了。
-----------


學哲學就是學如何活著像死掉一樣,當我們不顧我的肉體,只發揮我的靈魂去思考,那等於是死掉,靈魂肉體脫離,因為人=+肉,靈能跟形而上的世界接觸,若用靈魂思考,就會像死的時候只有靈魂的狀態一樣。
以死後的世界來看,靈魂在死後會繼續存在,在陰間就會受到報應了,一般人覺得身體太真實了,所以一般人不相信,人同樣都是靈魂去陰間報到,多數靈魂形體化,否認形而上的世界存在,到陰間的反應跟思考還是跟活著時一樣。
我們生存在球型的地球上,分十二塊顏色,我們並非居住在表面,這球型有很多個洞,所在範圍在洞底裡,往上看好像是看到天空,我們往上看好像魚在水裡往上看,以為自己看到天空,我們生活的世界只是大地球裡的一個洞,地球還有其他洞,還有另一個洞叫陰間(hades),那地方壞人就會接受懲罰,若殺人的話要被殺的人原諒你,才會停止受罰,哲學家不同,死的乾淨俐落,不帶有肉體影響,他們不會輪迴了,不住在人類世界,住在地球表面,跟神一樣。
反觀中國,孟子說人=大體(mind)+小體,心發揮到很好的狀態為有著惻隱之心,心的慾望為小體,不會說把小體殺掉人就死亡,孟子不會說做好人是學習死亡,因為不會把小體殺掉人就死了,抽象定義,我們又是用兩個不同的因素去理解它:=reason(intellectual power)+emotions,理性負責讀書考試,既可學抽象概念,也能學因果關係。
其實這裡我一直有個疑惑,就是為何會把人分成兩個東西來看,因為後來書中也提到椅子本身、書本身,那為何就沒有人本身這個說法,這樣不就是把人解構來看了嗎。我覺得笛卡爾的心物二元論的思想是源於柏拉圖的,即我是所謂的心靈(靈魂)和身體,所有的思想自我意識之類的都是來自心靈這種非物質的東西,我無法懷疑我現在正在思考這個動作,而我的身體是依據心靈的命令而運作,像機器人一樣,但我同時也是身體,因為有身體才會有腦產生化學作用及神經元,進而去控制身體或產生情緒,兩者交互作用,他沒探討死亡哲學,是從另一個角度,身體同時是靈魂和身體,以上是我對心物二元論的理解,並非專業
----------------------------------------

    柏拉圖討論了何為good,用三種方式辯證,有陽光喻、線喻及洞穴論,其中,線喻把世界分成形而上和形而下,最上面是是者,理性思維,第二層是數也就是思想,形而下是物,再來是意想,我們所探討的知識,是指前兩個,也就是存在於形上學世界的是者,由此來看,形而下的現實世界,並非是知識概念,只能稱之為意見。
  
而線喻中辯證法的觀點數學是把人引向是的東西的哲學,因為數學是沒破綻的自足系統,是從假設出發所建構出來的,找到源頭就是是者,也就是「辯證法」此種數學技能,把真實的東西引向是者,另一種邏輯辯證則是大字推小字,柏拉圖在討論正義時,更提到了小字會看不清楚,所以要先從大字,也就是國家構成的大字來討論起,所以討論理想國等於在討論正義。在辯證法前要先學數字、計算、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天文學、和聲。
「同一個東西既是善的又是惡的」、正義的東西和美的東西「並不真『是』」。因為現實生活中,沒有絕對的美或絕對的正義,他們之間是互相比較出來的,一個東西最多只會存在百分之九十九的美,且沒有「最」這個概念,說一個東西大,永遠有比他更大的東西出現,絕對大只存在概念上,是種恆久不變的理型,就像正義是理型,每個人都做符合他天性的工作,是不會變的定義。再者,一個東西可能包含兩種以上的是者,其他東西也可能包含那種性質,比如說美可能含有一本身這個性質,正義也有,但也有絕對的1存在。
柏拉圖的觀點非常奧妙,線喻中可看出他的心中是存在著兩個世界的,一個是會流動、可比較的現實世界,一個是只存在概念的形上世界,那我覺得柏拉圖看到的世界是非常跳躍的吧,因為他可能意識到大附著在某物體身上、同時又有美附著在它身上,而過不久他們又去附著到其他東西身上,不知道柏拉圖有沒有去證明他們是如何流動的,另外,讀柏拉圖的理想國讓我了解到學習哲學真的會有很縝密的思維邏輯,除了要去思考哲學加嶄新的觀點外,其辯證法也是一種邏輯思考,從概念推到實體,從一個我們可接受的物體推到一個抽象的定義,都是柏拉圖哲學帶給我的震撼。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外交特考專業英文考試技巧及準備方法

 由於收到網友詢問:可以請教一下英文專業科目的準備方式嗎? 因此有了這篇文章,個人認為其他語種亦適用。 記得我當時考試時其實時間沒抓好,寫到作文時只剩30分鐘甚至更少,考完這科真的是覺得無望了,但成績出來意外地有80幾,因此認為有掌握到技巧可以分享。         外特英文考寫作翻譯跟選擇,我平常其實也很懶的練習,所以我大致上是靠修學校的英文授課課程以及接接翻譯工作來練習的。 1.精讀新聞         平常可以準備的方向是精讀重要新聞,可同時做翻譯練習,這個推薦紐約時報的app有中英翻譯對照,以及整理摘要作為寫作的題材,並於考前熟記。 2.套用理論以及和台灣外交策略連結         由我考試經驗來看,我發現比起用字譴詞,他們或許更重視內容。他們也不是要找英文寫的多優美或是文法完全沒錯的人,我在打鐘後甚至發現嚴重文法錯誤沒有改到qq。但是我有用了國際關係理論以及舉出實際例子和台灣的外交策略等等相結合,就是可以假設你是外交官的話,可以怎麼做提升國家地位。舉個例子,和他國合作就是ㄧ個萬用的內容,這平常可以想好模版,時間不夠時的救星xd。 3. 5分鐘寫作練習         另外再分享個平常練習方法,猶記當時幾度夢到英文考差了,考前向朋友求救,他用腦力激盪的方式讓我練習英文寫作,就是出題目給我,限時5分鐘就是想到啥就寫啥這樣,好處是5分鐘心理比較不會有負擔,也練習較多題目,而且其實寫下的內容就很容易擴寫成一篇文章了。         大概這樣,有想到其他東西或大家有何問題再補充,祝大家考試順利:) #外交特考 #專業英文 #考試技巧

如何閱讀英文文獻

大家好,我是Cyn目前就讀政大研究所碩二,之所以會有這個主題是因為在書寫研究所學習到的技能時衍生出來的,並回憶到當初希望我自己及早知道讀文獻的方法,畢竟大學時期有幸逃過文獻的荼毒,沒想到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 a. 閱讀方法 讀文獻就像寫托福閱讀一樣,要有skim, scan的技巧。前言、結論大標題先掃過,以及每段第一句讀過,如果這段重複或不想看了,就果斷跳過吧,那麼多頁不差這幾句的! b. 記錄方法 讀文獻的重點在留下了什麼,我的經驗是全文畫完線後,根本忘記看了什麼東西,浪費時間又生命又很容易神遊,因此,我後來的做法是每篇文章就記核心的重點,並用一句話總結全文,記錄在notion裡,重點通常會出現在結論段,為了方便引用,會連作者、年份等等資訊一併紀錄。 像這樣,這是兩篇文的重點,再標上頁數好處是之後寫相關主題的研究較好引用:   其他預計書寫的主題還有如何準備資格考,也是基於這個方式衍伸而來的,大家有什麼疑問或感想歡迎留言。

國際法案例-2001 年《卡達對巴林海域劃界與領土問題案》

在 20 年間,海灣國家卡達跟巴林對ㄧ島嶼的 主權歸屬 ,如特定海灘歸屬以及海洋劃界產生爭執。 以沙國國王為調停人,使用斡旋( good office )的方式,兩國在國際法院,透過共同致力於協商,以達成爭端解決的可能性。 17. 沙國國王:在 1987/12 分別與卡達、巴林兩國致函,說明他的新提案 1987 年 12/21,26 兩國國家元首收到信件,沙國的提議涵蓋以下 4 點: A. 第一點:所以的爭端相關事務皆需讓海牙國際法院知悉,為了最後判決,以及兩國對此的執行 B. 第二點:維持現狀 C. 第三點:組成委員會,與會代表需涵蓋巴林、卡達、沙國 目的是:根據國際法院的章程法律,為滿足其將爭端提交至法院之要求,才能做出約束兩造的最終判決 (意思是這委員會目的是為了讓此爭端提交國際法院,以做出最終判決) D. 第四點:沙國國王會持續扮演斡旋的角色,以確保其實施 [國際法院述說兩造雙方一系列的(意見)交換: 雙方為達成以特定問題之形式,又被稱作巴林方案,將爭端交予國際法院] 19. 但該問題兩年後又在 1990 年海灣國家於杜哈的合作性年會中被提及 卡達讓大家知道他打算接受巴林方案( formula ) 巴林、卡達、沙國外交部長簽署通告紀錄: 在沙國國王斡旋的架構下,在沙國外交部長面前,巴林和卡達的爭端(解決方案),在這些國家間生效 文字內容是阿拉伯文,卡達提供的翻譯如下: 同意下列內容: A.     對於過去兩造同意的內容進行再確認 B.     為繼續斡旋至 1991/5 , 在這段期間後,兩造根據巴林方案提交協議於國際法院 程序從卡達接受此提議開始,沙國的斡旋在提交仲裁期間會持續進行 C.      萬一兩造達成雙方皆可接受的兄弟條款,本案會從仲裁中移出 20. 沙國國王的斡旋在時限下,未達想要的結果,且在 1991/7/8 ,卡達在法院反對巴林前,創制了程序 卡達認為兩造雙方皆同意接受國際協議的情況下,法院已有管轄權裁定爭端 ,如同卡達提交的申請(內容) 反之, 巴林認為 1990 年的通告沒不構成合法拘束力 21. 首先,法院在分析文本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