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準政府 (quasi-government)
捐助設立的民間財團法人和團體 投資的民間營利部門
2.
台灣政黨缺乏一貫性政策意識立場指引文官
3.
選擇錯誤
A不須有做為卻作為(經費、績效好卻無感、績效不好則為資源浪費)
B應做卻不做(績效不彰、日後再作成本更多、競爭力下降)
A不須有做為卻作為(經費、績效好卻無感、績效不好則為資源浪費)
B應做卻不做(績效不彰、日後再作成本更多、競爭力下降)
1政府角色
A增進GDP=C+I+G+(X-M) 政策工具:產業、外貿政策、租稅、G/GDP*100
B縮減家戶所得差距(吉尼係數、羅倫斯曲線、最高最低級距所得倍數)
政策工具:租稅、社會政策(福利、救助、保險)、教育、住宅、醫療
C控制痛苦指數:失業率、通膨 政策工具:社會政策(同上)、教育、勞動、央行
現:大政府現象(管制、社會福利與社會安全、公共建設、一般服務、資源汲取)
→濫權、依賴性增加、無效率貪腐機會大
A增進GDP=C+I+G+(X-M) 政策工具:產業、外貿政策、租稅、G/GDP*100
B縮減家戶所得差距(吉尼係數、羅倫斯曲線、最高最低級距所得倍數)
政策工具:租稅、社會政策(福利、救助、保險)、教育、住宅、醫療
C控制痛苦指數:失業率、通膨 政策工具:社會政策(同上)、教育、勞動、央行
現:大政府現象(管制、社會福利與社會安全、公共建設、一般服務、資源汲取)
→濫權、依賴性增加、無效率貪腐機會大
衡量面相:支出、收入、機關組織數量、公務人力、法令、政策計畫
憲法的政府角色:保障人民基本權力(人民若被拘禁應以書面告知親友,且24小時內送審,親友可在24小時內提問,法院不得拒絕;若非法逮捕拘禁法院一定得追究;公務人員也有民、刑事責任,人民若因而權力受損,也可申請國賠)、要求人民盡義務(納稅、服兵役、受教)、實踐基本國策(國防外交、經濟、安全、教育、邊疆;應當促進產業升級、推動農漁業現代化、重視水資源利用、加強國際合作、並環境生態並濟、企業化經營公營金融機構,法律應明訂;健保、婦女、身心障礙者、各項福利應優先編列..;軍人、教育、原住民、僑居國民…)
憲法的政府角色:保障人民基本權力(人民若被拘禁應以書面告知親友,且24小時內送審,親友可在24小時內提問,法院不得拒絕;若非法逮捕拘禁法院一定得追究;公務人員也有民、刑事責任,人民若因而權力受損,也可申請國賠)、要求人民盡義務(納稅、服兵役、受教)、實踐基本國策(國防外交、經濟、安全、教育、邊疆;應當促進產業升級、推動農漁業現代化、重視水資源利用、加強國際合作、並環境生態並濟、企業化經營公營金融機構,法律應明訂;健保、婦女、身心障礙者、各項福利應優先編列..;軍人、教育、原住民、僑居國民…)
4.
政治性管制
限制性管制
人民團體法(不得主張共產):集會遊行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罷免不能宣傳)、公民投票法(預算、租稅、投資、薪俸、人事不得為提案)、國家安全法、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
限制性管制
人民團體法(不得主張共產):集會遊行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罷免不能宣傳)、公民投票法(預算、租稅、投資、薪俸、人事不得為提案)、國家安全法、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
2政府預算基本概念:
A特殊文件:政治課責(課責文件:行政立法關係契約、政府承諾績效與民眾契約、施政績效與機關首長契約)
B財政資訊公開:
財政總體: (預算或決算書啦)年度或中程vs經濟總規模、年度收支項目的規模比例、年度與中程收支平衡
財政個體:描述性資訊(活動和目的)、解釋性(因果關係)、偏好性(執行者對資源的分配偏好,即政策優先順序、政策目標)
C財管法律文件:經費違法使用、年度財務報告核清、無效率使用、績效
A特殊文件:政治課責(課責文件:行政立法關係契約、政府承諾績效與民眾契約、施政績效與機關首長契約)
B財政資訊公開:
財政總體: (預算或決算書啦)年度或中程vs經濟總規模、年度收支項目的規模比例、年度與中程收支平衡
財政個體:描述性資訊(活動和目的)、解釋性(因果關係)、偏好性(執行者對資源的分配偏好,即政策優先順序、政策目標)
C財管法律文件:經費違法使用、年度財務報告核清、無效率使用、績效
1.
政府預算的功能:控制經費、管理效能效率、規劃施政優先和政治正確
2.
政府預算週期
A會計年度從預算規劃到財務責任確認的流程
B預算週期>會計年度
C涉及部門權力制衡
A會計年度從預算規劃到財務責任確認的流程
B預算週期>會計年度
C涉及部門權力制衡
D流程:
a編制(2014 2~8月):行政[預算法、各稅法、規費法、公共債務法、地方制度法]
b審議(2014 10~12月):立法[預算法、立院內規]
c執行(第N年,即1/1~12/31,2015):五權[預算法、政府採購法、會計法、國庫法、公庫法、財政收支法]
d決算(2016 1~4月):監察+立法[審計法、決算法、預算法)
a編制(2014 2~8月):行政[預算法、各稅法、規費法、公共債務法、地方制度法]
b審議(2014 10~12月):立法[預算法、立院內規]
c執行(第N年,即1/1~12/31,2015):五權[預算法、政府採購法、會計法、國庫法、公庫法、財政收支法]
d決算(2016 1~4月):監察+立法[審計法、決算法、預算法)
3政府預算編製
1.
編製原則:明確、單一VS緊急多元、限定、完全VS彈性、預算外、統收統支VS指定用途、公開VS秘密、政策計劃指引、揭示財政政策(收入分:租稅、非租稅、支出分:職能、政事、用途性質
赤字因應:總量、比例、債務、融資)
2.
財管基礎-基金:執行特定業務所記載的現金或其他財力資源,包含負債、權益、收支變動項目,是獨立的,不同基金間不可相互流通,如果太多基金不利於政府經費有效運作
普通基金:歲入供一般使用
a特種基金:歲入特殊使用(營業基金:營業用、作業基金:付出可收回的非營業用途基金、特別收入基金:特定收入來源供b特殊用途、資本計畫基金:政府機關重大工程建設計劃用、債務基金:籌措財源供還債、信託基金:依條件管理或處分)
普通基金規模小於特種基金,特種中營業>作業>債務,普通中收入小於支出,特種則大於支出,特別收入為例外
普通基金:歲入供一般使用
a特種基金:歲入特殊使用(營業基金:營業用、作業基金:付出可收回的非營業用途基金、特別收入基金:特定收入來源供b特殊用途、資本計畫基金:政府機關重大工程建設計劃用、債務基金:籌措財源供還債、信託基金:依條件管理或處分)
普通基金規模小於特種基金,特種中營業>作業>債務,普通中收入小於支出,特種則大於支出,特別收入為例外
3.
如何編製預算:上而下引導,下而上彙整
上而下依序為行政首長(確認先後順序、總收入支出赤字)、政務首長(納入業務、調整原有價購或爭取更多配置經費)、機關首長、單位主管
上而下依序為行政首長(確認先後順序、總收入支出赤字)、政務首長(納入業務、調整原有價購或爭取更多配置經費)、機關首長、單位主管
3台灣預算編製實際面
行政院到預算主管機關(單位預算和附屬單位預算機關),再回行政院
行政院:審定歲入、歲出;是否給額外要求的概算;中央對地方補助概算;編製歲入概算;行政院主計處編製總預算案(包含歲入歲出)。院會通過後再會計年度開始前四個月送到立法院審
工作組織:年度計畫暨預算會議、財政部歲入概算、經建會國科會研考會:重大計畫之先期審查
行政院到預算主管機關(單位預算和附屬單位預算機關),再回行政院
行政院:審定歲入、歲出;是否給額外要求的概算;中央對地方補助概算;編製歲入概算;行政院主計處編製總預算案(包含歲入歲出)。院會通過後再會計年度開始前四個月送到立法院審
工作組織:年度計畫暨預算會議、財政部歲入概算、經建會國科會研考會:重大計畫之先期審查
4.
預算編製名詞解釋:
a概算:預算主管機關初步估算之收支
b總預算案:為經立法程序之預算
a概算:預算主管機關初步估算之收支
b總預算案:為經立法程序之預算
c預算主管機關:中央政府各級機關;單位預算機關則為本機關和所屬機關
d歲入:會計年度的一切收入,債務舉借和前年剩餘除外(這兩者合稱收入)
e歲出:會計年度的支出,債務償還和前年赤字不算(合稱支出)
d歲入:會計年度的一切收入,債務舉借和前年剩餘除外(這兩者合稱收入)
e歲出:會計年度的支出,債務償還和前年赤字不算(合稱支出)
5.
總預算案需平衡:各單位預算(公務機關,特種基金應編歲入歲出)和附屬單位預算之總額及分項預算(特種基金僅一部分需編入總預算;單位或附屬單位預算為其分預算)、債務舉債償還、前年度賸餘
總預算案須平衡:歲入歲出為平衡需題解決辦法、經常門總收支應平衡,若有剩餘可至資本門使用,無法逆使用
a資本門收入:減少資產、收回投資
b資本門支出:增置、擴充、改良資產和增加投資
經常門則這之外的東西
c預備金:第一預備金不超過經常門支出的1%,第二則不限,超過5000萬除緊急災害外需檢查,刪除的項目或金額不能用預備金
d非依法律不得增加債務,但國庫卷可、不可動用公款、非經預算不可徵稅、規費或其他強制性收入、動產或不動產的買賣或交換
e應提供資訊:擔保、保證或契約可能造成未來支出者、外來四個會計年度經費,應以一定之金額於預算內表達
f編制方式:歲出:款(預算主管機關)、項(單位預算機關)、目(業務計畫名稱)、節(工作計畫名稱)
總預算案須平衡:歲入歲出為平衡需題解決辦法、經常門總收支應平衡,若有剩餘可至資本門使用,無法逆使用
a資本門收入:減少資產、收回投資
b資本門支出:增置、擴充、改良資產和增加投資
經常門則這之外的東西
c預備金:第一預備金不超過經常門支出的1%,第二則不限,超過5000萬除緊急災害外需檢查,刪除的項目或金額不能用預備金
d非依法律不得增加債務,但國庫卷可、不可動用公款、非經預算不可徵稅、規費或其他強制性收入、動產或不動產的買賣或交換
e應提供資訊:擔保、保證或契約可能造成未來支出者、外來四個會計年度經費,應以一定之金額於預算內表達
f編制方式:歲出:款(預算主管機關)、項(單位預算機關)、目(業務計畫名稱)、節(工作計畫名稱)
6.
估算收入支出預算政治:
單位預算機關高估歲出低估歲入、漸進增加
主計總處:壓抑歲出高估歲入
執政首長:預算規模政治景氣循環(選前一年增加總支出)
單位預算機關高估歲出低估歲入、漸進增加
主計總處:壓抑歲出高估歲入
執政首長:預算規模政治景氣循環(選前一年增加總支出)
1.
總額預算制度
政府預算制度:表現預算資訊,核心功能不同,作業複雜程度和制度交易成本也不同
此為最簡單的,給美部門一個預算總數,無說明用於那些項目,目前少採用
政府預算制度:表現預算資訊,核心功能不同,作業複雜程度和制度交易成本也不同
此為最簡單的,給美部門一個預算總數,無說明用於那些項目,目前少採用
2.
細目預算制度 簡易的,根據支出項目目的加以歸類,僅具控制功能,會列出人事費、業務費、設備及投資費、獎補助費、債務費、預備金,但缺乏資訊,不過常用
3.
績效預算制度 根據職能類型為編列基礎,最普遍ㄉ(工作活動項目、數量、投入資源、單位成本),可計算出固定、變動成本(效率性),提出預期工作績效衡量指標和實際績效,提供改善資訊,可控制換管理預算,許多機關採用
4.
設計計畫預算制度:
PPBS被稱為計畫預算制度,反省績效不足處,但忽略資訊提供(如為何有這些職能計畫政策,目標,有沒有更經濟的方案)
主張:上而下,系統分析,政策導向、理性決策、整合政策設計執行控制評估,且以設計規劃為重
a設計規劃組織的政策目標:民眾需求、可用資源幅度、設計時程含長期性策略性
b策定將實施的計畫:成本效益分析再規劃內容活動
c編列各項計畫所需預算
有助於對效率效能進行評估,同時有描述、解釋和偏好性資訊,但耗時,完全遵循者不多
PPBS被稱為計畫預算制度,反省績效不足處,但忽略資訊提供(如為何有這些職能計畫政策,目標,有沒有更經濟的方案)
主張:上而下,系統分析,政策導向、理性決策、整合政策設計執行控制評估,且以設計規劃為重
a設計規劃組織的政策目標:民眾需求、可用資源幅度、設計時程含長期性策略性
b策定將實施的計畫:成本效益分析再規劃內容活動
c編列各項計畫所需預算
有助於對效率效能進行評估,同時有描述、解釋和偏好性資訊,但耗時,完全遵循者不多
5. 零基預算制度 ZBB
任何預算皆需審查證明必要性財編列,因為軍備假定為不應繼續存在,所以稱為零基
1目標體系設計2確認預算決策單位和目標3決策方案(現服務水準、最低水準、改進水準到n)4優先順序5編預算
管理為重,上一層可根據下一層計畫執行單位提供資訊做審核,像日落立法、組織重組,對立:漸進預算
1目標體系設計2確認預算決策單位和目標3決策方案(現服務水準、最低水準、改進水準到n)4優先順序5編預算
管理為重,上一層可根據下一層計畫執行單位提供資訊做審核,像日落立法、組織重組,對立:漸進預算
預算制度
|
核心功能
|
主要單元
|
作業複雜度
|
Line-item
|
控制
|
投入資源
|
低
|
Performance
|
管理
|
工作 產出
|
中
|
PPBS
|
規劃
|
結果 影響
|
高
|
ZBB
|
管理
|
工作深度
|
高
|
4資本預算編制
定義:有形財產,且能產生財產或服務,無形資產:研發、人力教育
特性:多年期且效果持續、可使用債務財源
a各類歲入歲出預算;經常資本門劃分標準
歲入資本門:土地和其他財產處分之收入、國營事業、非營業基金投資資本收回
歲入經常門為此之外的
歲出資本門:購置土地房屋、營建工程、機械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圖書、資本租賃之電腦設備、版權、附加費用、民間企業投資、對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其他國庫撥款增加的資本、營業基金盈餘轉作增資、補助地方政府用於資本、委託研究補助捐贈私人團體資本、國防支出用於非軍用設施之營建工程、非用於製造軍用武器、彈藥廠,購置耐用兩年以上,一萬元以上的儀器設備、用於公共工程的資本支出
歲出經常則此之外的
b重大資本支出預算編製程序
替代方案成本效益分析、財源說明,即可編列送審-公共建設作業實施要點
d可行性評估
定義:有形財產,且能產生財產或服務,無形資產:研發、人力教育
特性:多年期且效果持續、可使用債務財源
a各類歲入歲出預算;經常資本門劃分標準
歲入資本門:土地和其他財產處分之收入、國營事業、非營業基金投資資本收回
歲入經常門為此之外的
歲出資本門:購置土地房屋、營建工程、機械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圖書、資本租賃之電腦設備、版權、附加費用、民間企業投資、對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其他國庫撥款增加的資本、營業基金盈餘轉作增資、補助地方政府用於資本、委託研究補助捐贈私人團體資本、國防支出用於非軍用設施之營建工程、非用於製造軍用武器、彈藥廠,購置耐用兩年以上,一萬元以上的儀器設備、用於公共工程的資本支出
歲出經常則此之外的
b重大資本支出預算編製程序
替代方案成本效益分析、財源說明,即可編列送審-公共建設作業實施要點
d可行性評估
5預算審議
1三讀審議:
總預算案報告(施政計畫、歲入、歲出、重點結構;外交、國防以秘密計畫進行):行政院 會計年度開始四個月前向立法院提出,質詢後立法院決定交付委員會與否,八個負責審查預算,財政委員會負責擬定時程
一讀:對預算機關進行實質逐條審查、並做成委員會附帶決議,作為預算執行的參考,送交財政委員會
二讀:財政委員會向立法院提出年度總預算審查總報告,並報告相牴觸的部分,所以立法或立法院黨團可能會要求審查,因此二讀會繼續審查,要限定議題、人數,進行辯論
協商:院會結束前,立法院長招開,各黨團均參加處理未審議好的提案,在二讀進行表決
三讀:會計年度開始一個月前審查完預算,會有附帶決議,會計年度15日前總統公布,行政院可提覆議
一讀:對預算機關進行實質逐條審查、並做成委員會附帶決議,作為預算執行的參考,送交財政委員會
二讀:財政委員會向立法院提出年度總預算審查總報告,並報告相牴觸的部分,所以立法或立法院黨團可能會要求審查,因此二讀會繼續審查,要限定議題、人數,進行辯論
協商:院會結束前,立法院長招開,各黨團均參加處理未審議好的提案,在二讀進行表決
三讀:會計年度開始一個月前審查完預算,會有附帶決議,會計年度15日前總統公布,行政院可提覆議
2未完成審議因應做法
收入:依上年度標準和實際發生數,覈實收入
收入:依上年度標準和實際發生數,覈實收入
支出:新興資本支出和新增計畫不能動支,債務、收支履行
附屬單位預算執行,關於固定資產的建設改良、擴充、資金轉投資、資產變賣、舉債償還應補辦預算,
附屬單位預算執行,關於固定資產的建設改良、擴充、資金轉投資、資產變賣、舉債償還應補辦預算,
3審議的限制與憲法法律課題
普通基金:重視歲出規模、餘絀、計畫績效、優先順序,歲出歲入擬變更為主
營業基金:業務計畫、營業收支、生產成本、資金運用、轉投資、重大建設事業為重點
其他特種:資金運用
政府捐超過百分之五十的財團法人和日本撤退留財產成立的法人每年要交預算書
憲法:不得有增加支出的提議 法律:附加條件或期限要依此 立法院的附帶決議各機關要參照法令辦理
普通基金:重視歲出規模、餘絀、計畫績效、優先順序,歲出歲入擬變更為主
營業基金:業務計畫、營業收支、生產成本、資金運用、轉投資、重大建設事業為重點
其他特種:資金運用
政府捐超過百分之五十的財團法人和日本撤退留財產成立的法人每年要交預算書
憲法:不得有增加支出的提議 法律:附加條件或期限要依此 立法院的附帶決議各機關要參照法令辦理
4預算審議政治過程:政黨態度、選區利益、.壓力團體、立委個人事業
6預算執行、管理
1.
預算執行的管理問題:
公庫預類型:獨立公庫、委託銀行代理、銀行存款制 法律:公庫法、國庫法
a國庫b分配預算 c執行的控管d內部會計與出納 會計法(原始憑證、記帳憑證) 職責超然
公庫預類型:獨立公庫、委託銀行代理、銀行存款制 法律:公庫法、國庫法
a國庫b分配預算 c執行的控管d內部會計與出納 會計法(原始憑證、記帳憑證) 職責超然
2.
經費執行的政府採購制度 原則 基本流程 行為規範
3. 環境變遷與彈性
4. 執行上的憲法課題
7預算決算
1.
定義與功能 :法律責任歸屬、預算應用效能
2.
法定程序 :標造、審核、審議公告 (決算法) 總決算→單位決算 →附屬單位決算
3.
違失者之處理 (審計法)
4.
審計與預算執行監督(書面、就地、隨時、委託)
8財政收入來源體系
1. 稅課收入
2. 非稅課收入
企業收入
(公營事業)
行政收入 (特許金、特別賦課、罰款、規費、使用者付費)規費法(行政、使用)
財產收入(國有財產法)
補助收入(一般、指定、配合款)與協助收入
公債與賒借收入 (公共債務法)
其他收入
9稅課收入
1稅的概念:承諾的經濟與社會政策,對所轄國民、法人,依經濟能力或其他標準收錢
2基本稅基本體:所得稅、消費稅:貨物、營業、關稅 財產稅:本身或轉移:地價、贈與
程序依:稅捐稽徵法
3稅的課徵設計原則:負擔能力原則:所得、受益原則
水平衡評:賺一樣錢課一樣稅,垂直則類推(tax rate = 實納稅負/所得)累進、累退(賺多繳少)、比例:個所得層級ㄉ實質稅率相同
4稅式支出:合法免稅
5個人所得稅基本設計方式:綜合所得稅
1稅的概念:承諾的經濟與社會政策,對所轄國民、法人,依經濟能力或其他標準收錢
2基本稅基本體:所得稅、消費稅:貨物、營業、關稅 財產稅:本身或轉移:地價、贈與
程序依:稅捐稽徵法
3稅的課徵設計原則:負擔能力原則:所得、受益原則
水平衡評:賺一樣錢課一樣稅,垂直則類推(tax rate = 實納稅負/所得)累進、累退(賺多繳少)、比例:個所得層級ㄉ實質稅率相同
4稅式支出:合法免稅
5個人所得稅基本設計方式:綜合所得稅
應納稅額 = 所得淨額 x 課稅級距稅率
(累進稅制)
所得淨額 =
9類所得總額 - 免稅額 - 扣除額 – 特別扣除額
營利事業:收入-成本、費用、損失、稅捐
6其他:證券交易、房屋稅、土地稅:地價稅、田賦、土地增值稅、營業稅(加值型、非加值型)、遺產稅:遺產總額-扣除額、免稅額
10府際間財政關係
1.
中央與地方的租稅收入關係 (主要依賴)
2.
中央與地方的補助收入關係 (自有稅源(國稅、地方)、分成稅源、統籌分配稅款、地方特別稅:地方稅自治條例) (財政收支劃分法、中央協籌分配稅款辦法
3.
各級政府間的支出負擔關係 (一般性、法定性(計畫性)、特定目的性(專案性)
4.
5各級政府之支出劃分(分攤原則)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