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政大課程:組織行為期中考擬答


一、解釋名詞
1.     Path-goal theory
路徑目標理論,分為四類,支持性領導:創造友善氣氛和關心部屬的需求;指導性領導:給予部屬引導,讓其遵守規定以安排工作;參與性領導:決策時參酌部屬意見;成就取向領導:設定具挑戰性的目標,並給予部屬能達成目標的信心。
2.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轉型式領導,此種領袖通常被視為有魅力、會關懷、會激勵,因此能帶來員工的信任和承諾,使成員對組織使命、目標產生承諾,
3.     Organizational culture
組織文化,組織成員所共有、視為理所當然和明顯的假設,決定組織在不同環境下如何思考和反應。組織新成員唯有接受此文化才會被其他成員接納。
4.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組織發展,系統性地應用行為科學知識發展和強化組織策略、結構、程序,進而增進效能。
5.     Matrix organization
矩陣式組織,為一普遍型態,結合了產品部門和功能別部門,在一個機構之組織型態下,為某種特別任務,另外成立專案小組負責,此專案小組與原組織配合,即為矩陣式組織。
6.     Rational (decision-making) approach
理性決策,指決策者有完整的資訊,得以完全理性地依據可行方案的結果與目標做比較,選出最佳方案執行,可大致分為確認問題和解決問題階段
7.     Behavioral (decision-making) approach
行為決策,指決策者行為受時間和成本限制,蒐集資訊需要成本,決策者又有時間壓力,所以會依據邏輯推理和受個人判斷影響,而得出令人滿意卻不完美的答案。
8.     Job burnout
工作浩劫,工作壓力過大又無法紓壓時稱之,分為情緒困頓(沮喪、無助)物化(不叫對方名字,例如護士以病人特質稱呼病患)缺乏個人成就(績效下滑)
二、簡答題
1.     當組織發生衝突時,通常會使用四類方式來解決衝突,請簡述四類解決組織衝突的方式。
1改變組織結構:因分工不當、制度不公、權責不分等結構上的原因造成衝突,應調整組織結構、修正制度,自然可化解衝突。
2改變爭論主題:若只是細節上的衝突可提出更重要的問題化解衝突,如爭論品質標準時改問如何提升公司業績,作為努力目標。
3改變群際關係:若因位子緊鄰或溝通不良而早成單位間的衝突,可隔開兩單位,可避開衝突,而若原來為疏離的兩單位,也可透過位子鄰近,密切往來,增進理解。
4改變個人特質:若是因為個人,可試圖改變知覺、態度、溝通技巧。
2.     請比較與說明領導(leadership)和管理(management)兩者之間的差異。
領導者重決策,通常會問1為什麼,有2個人魅力,強調建立3信任,領導者需要4知道發展目標,未來公司顧客,像政務官,私部門的話如壽險公司,領導者認為若要在內湖科技園區設廠,會賣儲蓄險,因為他們薪資水準高,較有能力負擔。
管理者只是管理,1視野較狹隘,高層管理者負責2規劃、協調、整合,像CEO執行長;中層管理者3執行專業功能規劃;基層管理者4指揮作業員工

3.     學者FrenchRaven提出五種領導的權力來源,請簡述這五種領導權力的意涵。
權力可分為職位權力和個人權力,前者可再分為獎酬權、強迫權、合法權;後者分為專家權和參考權
1獎酬權:獎勵部屬、加薪、讓部屬升遷的權力稱為獎酬權。
2強迫權:懲罰部屬的權力,輕則口頭警告,重責停職、解雇,且部屬對其極不可能有承諾感。
3合法權:主管為上級指派,因此具有合法權。
1專家權:權力來自領導者的管理能力。
2參考權:權力來自領導者的個人特質。
4.     學者BlakeMouton提出了管理方格/格道(managerial grid),請簡述管理方格/格道的分類方法與類型。
共有八十一種方格,其中五種較突出。
1權威型:
表示對工作極為關心,但忽略對人的關心。這種方式領導者擁有很大的權力,強調有效地控制下屬,努力完成各項工作。
3鄉村俱樂部型: 關切員工需求,塑造一個舒適友善的工作氣氛
2自由放任型:
表示對工作和人都極不關心,這種方式的領導者只做一維持自己職務的最低限度的工作
4團隊型: 透過團隊建立,員工認同組織、工作全力以赴、全員利害與共
5中庸型:
既對工作關心,也對入關心,兼而顧之,程度適中強調適可而止。這種方式的領導既對工作的質量和數量有一定要求,又強通過引導和激勵去使下屬完成任務。但是這種領導往往缺乏進取心意持現狀
5.     何謂第一線單位?何謂幕僚單位?請各舉一例說明公部門與私部門中的第一線單位與幕僚單位。
第一線單位負責目標達成,即業務單位幕僚單位則為協助、建議直線主管達成目標的單位。
直線單位
公部門:處和司的差別,前者是負責協助的幕僚單位,後者是負責業務,像外交部就有北美司負責北美業務,又再細分為科,像地政科忙;禮賓處則是負責協助,其中又分三科,特權、交際、典禮科…..
私部門:有對內也有對外,對內就是生產者,對外就是行銷人員,生產好東西要行銷到外面
幕僚單位
公部門:
私部門:公關室,讓組織內部有良好關聯性
6.     請簡述Lewin提出的計畫性變革的三階段論。
解凍、變動再冷凍
解凍:說服,創造出必須變革的氣氛,例如提倡新願景,兩年後整個公司績效會提升一定幅度
變動:去除變革的障礙物,可放棄舊法,引進新法,賦權、選擇正面效果回饋,並鞏固戰果或因應損失
冷凍:評估看是要強化結果或進行調整
7.     請簡述組織壓力管理的方式有哪些。
1員工協助方案:聘請輔導員協助員工處理私人問題,如婚姻、財務、心理健康。
2保健方案:強調事前預防,如及早診斷、教育、改善工作環境,避免員工生病,也稱為預防方案。
3改善工作環境:改善牆壁顏色、環境衛生、通風、魚缸等等有助於提升員工績效或使其放鬆的工作環境。
4改變組織文化:從個人競爭改成相互合作的文化,提升團體獎勵,盼能相互合作扶持,並對管理者做適量訓練,以免員工承受過量壓力。
5工作與生活配合:考量員工家庭因素而讓其有更彈性的上班方式,現在網路科技的發達,讓軟體設計、電信公司的員工有更多機會在家工作。
8.     組織結構有哪些組成構面?請比較政府組織與企業組織在各構面上的差異。
[水平分化]
1部門分化:將工作分工,每單位有專門工作;私部門:行銷、製造、行政,公部門:會計、主計、人事
2直線與幕僚:直線為業務單位,幕僚為協助單位    ;直線:私部門:對內生產,對外行銷,公部門:制定政策、處理相關事務,以司為名;幕僚:私部門公關,公部門人事會計,以處為名
協調:組織內產生分歧,如本位主義、部門分化採功能導向目的導向即高瞻遠矚或短視近利
解決方式
私部門;集思廣益、激勵、設委員會專門執行超部門的事物
公部門:聽上級意見、部門間協調
[垂直分化]
1控制幅度:考量主管能力、工作性質和員工心態後,決定控制幅度,沒標準答案,公部門控制幅度既定,私部門:較有彈性。
2層級:扁平(層級少)金字塔(層級多),此就依規模大小而定
授權:授權少:極權(組織穩定時),授權多:分權(環境動盪時) 公部門傾向前者,中小企業為後者
三、申論題
1.     HooijbergPetrock將組織文化分成官僚文化、派系文化、創業文化與市場文化四類,請說明其分類方式與四類組織文化的意涵?另外,課本中提到政府的組織文化屬於官僚文化,請問您是否贊同書中的觀點?為什麼?
官僚文化:強調正式化規則、標準作業程序和協調,成員照章行事。
派系文化:成員擁有強烈的組織認同感,彼此交往密切,目標一致,同儕壓力高,因此成敗關鍵為組織共同決策是否有掌握員工需求。
創業文化:成員勇於實驗創新,希望扮演領導者的角色,成員指要能推出新產品,就會受到鼓勵和肯定。
市場文化:強調銷售成長、市場佔有等目標的達成,成員和組織為契約關係,規範成員責任和報酬,組織不提供保障組員也缺乏承諾感。
是,因為公務人員非常需要遵守組織規則和標準作業程序,否則會受到懲罰,因此會有本位主義、踢皮球和繁文縟節的問題柯文哲想突破創新,有其難度。
2.     請簡述「情勢領導理論」、「領導替代理論」與「LPC權宜模式」三種情境領導理論的意涵。若要將這三種理論運用在政府部門,您認為哪種理論最適合運用在政府部門?或是都不適合?請說明原因。
情勢領導理論: 情境領導模式理論認為我們在領導管理公司或團隊時,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方法,而要隨著情況和環境的改變及員工的不同,而改變我們領導和管理的方式。
領導替代理論:部屬有足夠的經驗或專業能力,領導都是沒必要的,而且若部屬對獎勵沒興趣,領導效果會被中和掉
LPC
權宜模式:找出最不喜歡共事的同事再以該人為基礎作為評量,分數高代表寬宏大量,低則嚴厲,此模式和上下關係及任務明確度有關聯
都不適合
3.     何謂創新擴散?Rogers的創新擴散理論中,創新擴散的五個階段為何?採行者的類型分為哪幾種?請舉一例說明創新擴散在政府行政革新中的重要性。
創新擴散模型是在創新這件事上,部分人會比另一部分人思想更開放,更願意採納創新個人的風險偏好決定是創新者還是落伍者
瞭解階段:接觸新技術新事物,但知之甚少。
興趣階段:發生興趣,並尋求更多的信息
評估階段:聯繫自身需求,考慮是否採納
試驗階段:觀察是否適合自己的情況。
採納階段:決定在大範圍內實施。
採行者有五種:創新者、早期採行者、早期參與者(一大部分屬於早期參與)、晚期參與者、落伍者
因為政府被批僵化沒效率、政府政策需要行銷及一些新的觀念如電子化政府、大數據等等所以政府需要運用創新擴散理論,來達成目的,像制度的話通常都被批評官僚、本位主義,民眾不相信公部門,應該設一些新穎的制度、部門或目標來達成,那政府身為政策推廣員,在日新月異的時代就需要利用窗新擴散理論,前者用在改變自身員工這像用在改變民眾接受度,可利用顧客導向、意見領袖,讓民眾接受政策並相信政府,再來大數據這種新觀念要用在政府中,就需要有這種人才,可靠教育和徵才達成,總之,政府要找到創新者`早期採行者和早期參與者,舊能達到創新擴散,且若達成有獎勵,會更有幫助。因為制度的關係,所以可能考上公務員者會不想創新,並不代表公務員在擔任公務員前沒創新能力,因此我認為創新擴散對公部門來說是適用的而且有其重要性。
4.     請問衝突發生的原因有哪些?請用一個跨部門的公私協力政策來說明衝突發生的原因。
:群體間必須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目標
地位不符:在公司的地位無法勝任該工作,比如說企劃部員工像研究部開發經理要企畫書任務相依,那經理可能不會配合
責任不明:涉及利益權力或責任歸屬時會產生責任不明,前者大家都想參與,後者則多會推卸。
共同資源:資源有限,各部門都想爭取資源最大化因而衝突,這裡的資源可是人力設備利益等等,例如勞資對立、部門預算。
目標差異:各部門在達成自己目標的過程會產生衝突。
單位結構取向差異:各部門在結果、人際導向和時間取向所期望不同,因而造成衝突。
績效標準與報酬制度差異:幕僚單位難用績效衡量貢獻,直線單位則可,因而造成衝突。
個人特質差異:員工個性不同造成的衝突。
溝通不良:誤會造成衝突
BOT是民營化下的產物,利用市場力量提高公共工程興建與營運效率。公私部門扮演合夥關係,藉由民間機構融資與效率,推動專案建設
BOT政策應符合政府治理的目標:例如削減公共支出、將市場激勵機制與私部門管理引進公共服務、強調效率、強調政府民間、公部門私部門之合作。

高鐵bot案,bot及興建、營運跟移轉,希望藉由民間機構融資和效率推動專案建設,但政府目標和企業目標不同,政府希望政府零出資,企業穩定後再接手,也達成共識簽訂契約,企業則是利益導向,日後高鐵股東無力籌措資金,因此政府認為他們也能成為股東,沒違反契約,高鐵最大股東就是政府,已出了3700億,民眾就會質疑有bot的必要性

目標差異 溝通不良責任不明
1.     決策有分成個人決策與群體決策,請說明兩者決策方式的意涵與優缺點?您認為哪種決策方式較適合政府單位?政府組織的設計是否有特別屬於個人決策的機關或群體決策的機關?請舉例說明。
個人決策
理性決策: 指決策者有完整的資訊,得以完全理性地依據可行方案的結果與目標做比較,選出最佳方案執行可大致分為確認問題和解決問題階段。
有限理性決策:行為決策,指決策者行為受時間和成本限制,蒐集資訊需要成本,決策者又有時間壓力,所以會依據邏輯推理和受個人判斷影響,而得出令人滿意卻不完美的答案。
往往只能得出滿意但不完美的方案(下面優缺點顛倒即可)
群體決策
一群人共同決定
:資訊充分、大多數人可接受、合法性提高、滿足成員參與的期望
:不願參與、決策速度慢、勞師動眾、團結比品質重要
政府單位
群體決策機關,因為政府執政需要民意,一群人共同決定的東西較符合合法性,若這些人能代表利害關係人意見民眾接受度更高,因為人非理性的,所以與其個人決策得出一個滿意卻不完美的答案,不如有充分資訊和進行充分討論來制定政策,較有說服力。
群體決策機關:立法院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外交特考專業英文考試技巧及準備方法

 由於收到網友詢問:可以請教一下英文專業科目的準備方式嗎? 因此有了這篇文章,個人認為其他語種亦適用。 記得我當時考試時其實時間沒抓好,寫到作文時只剩30分鐘甚至更少,考完這科真的是覺得無望了,但成績出來意外地有80幾,因此認為有掌握到技巧可以分享。         外特英文考寫作翻譯跟選擇,我平常其實也很懶的練習,所以我大致上是靠修學校的英文授課課程以及接接翻譯工作來練習的。 1.精讀新聞         平常可以準備的方向是精讀重要新聞,可同時做翻譯練習,這個推薦紐約時報的app有中英翻譯對照,以及整理摘要作為寫作的題材,並於考前熟記。 2.套用理論以及和台灣外交策略連結         由我考試經驗來看,我發現比起用字譴詞,他們或許更重視內容。他們也不是要找英文寫的多優美或是文法完全沒錯的人,我在打鐘後甚至發現嚴重文法錯誤沒有改到qq。但是我有用了國際關係理論以及舉出實際例子和台灣的外交策略等等相結合,就是可以假設你是外交官的話,可以怎麼做提升國家地位。舉個例子,和他國合作就是ㄧ個萬用的內容,這平常可以想好模版,時間不夠時的救星xd。 3. 5分鐘寫作練習         另外再分享個平常練習方法,猶記當時幾度夢到英文考差了,考前向朋友求救,他用腦力激盪的方式讓我練習英文寫作,就是出題目給我,限時5分鐘就是想到啥就寫啥這樣,好處是5分鐘心理比較不會有負擔,也練習較多題目,而且其實寫下的內容就很容易擴寫成一篇文章了。         大概這樣,有想到其他東西或大家有何問題再補充,祝大家考試順利:) #外交特考 #專業英文 #考試技巧

政大課程:比較政府與政治精華9-府際關係

1.         立法院分成 委員會 和 院會 ,委員會負責專案報告和質詢,但沒法律效果,可透過預算權、法律案,但沒懲罰效果,因為做不好要下台是所屬長官決定的, 公聽會 也可做意見交換,,立法院自己設 文件調閱與調查 ,本質是調查權 2.         文件調閱與調查權 不是憲法賦予 的,要提供資料,叫 325 號,立法院在 88 年特別設專章, 585 號解釋立法院有更全面的的調查權,程序較複雜,設立特別委員會,可要求行政機關提供各式各樣資料,必須要設立 調閱委員會 3.         糾正 : 每個委員會調查完一個事情後,可做審議或決議,監察院會通過後,可正式提起糾正案,組織型態和立法院很像,糾正案是有不好的 設施 之類的要改善,比如說調查大巨蛋,對台北市政府提出糾正,是有法律效果的,必須有適當的改善和處置,若兩個月都不理,可再發文問台北市政府,典型的指證是會說會做出一些處理,監察院也會給面子接受,若不理的話監察院可 彈劾 你,發文給機關首長不理,就彈劾負責人,任何機關都可被糾正,政治大學也有可能,假設有些房舍處理不恰當,監察院看到報導若屬實,糾正政大,副本給教育部,我們的老闆,若政大還是不理,就可對校長彈劾 4.         彈劾 : 一部分是立院一部份是監察院行使,立院可彈劾正副總統, 內亂外患 才構成彈劾要件,所以要彈劾他們幾乎不可能,立法院提案完必須 三分之二 以上贊成,交由憲法法庭審理通過後,才算完成彈劾案,美國來說是眾院通過彈劾案,交給參議院審理,我們是由司法院大法官組成憲法法庭處理,有很複雜的程序決定彈劾案是否通過,要立刻解除職務,假設總統彈劾過了,副總統代理,條件太難了 5.         中央地方政府、公務員都可能被彈劾, 兩個以上的監察委員 認為有失職或違法,提案完監察院就要找提案以外的其他 九個人審查 ,若不過,提案委員可再...

Adobe Photoshop開放課程速記-第二季

1.         消紅眼 : 修復工具中的紅眼,一點或框住完成。 美白牙齒 :( 空白鍵 : 移動圖、修復工具可修斑 ) 加亮工具 (dodge): 中間調 (midtone) 後面陰影 (shadow), 低曝光 修白 : 複製顏色、顏色拉白一點,模式 : 顏色,不透明度調一半, ( 回復至前次儲存 revert:f12) 2.         GIF:a 下載整組 : 檔案,輸入指令,將檔案載入堆疊 (file, scripts, stacks) ,對齊 : 全選圖層 (shift), 編輯 (edit), 自動對齊 (auto align) ,裁切 :crop ,時間軸 : 在視窗 (windows) ,建立影格動化 (make frames) 點下去,右邊資料夾選從圖層製作影格 (frames from layers), 約 0.5 秒,下面選 forever 儲存 : 轉存,儲存為網頁用, gif 3.         最優化 ps 表現 a 左下角選效率 b 偏好, performance, 降低歷史 Cpurge 淨化亦可 (10 simple steps to better photpshop performance) 4.         移除敏感位子資訊 :lightroom 可看 (ctrl+E 轉到 ps) 5.         隱藏圖片敏感資訊 :a 數字 : 馬賽克 : 先多邊形套索工具選取,選取 , 修改 , 羽化 3( 較自然 ?) ,再選濾鏡,像素 , 馬賽克 ,若沒用好,可再用模糊工具 b 臉 : 橢圓選取 (SHIFT 可再拉一 ) ,羽化 8 ,濾鏡 , 模糊 , 鏡頭模糊 , 調強度,雜訊 3 6.         把整個圖 P 進去 :( 自己的畫 XD) 開兩張,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