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言之,就是要做一件事情時,倒數五四三二一,你就會去做。
本書從生理跟心理兩部分來運用這個法則,並佐以ㄧ些科學解釋。
生理的部分:
1.
拖延時要如何應對,如何變得有生產力等等。
特別需要注意的部分就是作者認為應區分有創意的拖延跟你真的只是不想做這件事是不一樣了,後者才是需處理的部分。
特別需要注意的部分就是作者認為應區分有創意的拖延跟你真的只是不想做這件事是不一樣了,後者才是需處理的部分。
而他認為我們會拖延,不是因為不想工作,而是有不想要去應對的壓力,
這點我蠻同意的,很多時候我會遲到,其實是不想去面對做這件事其他壓力,簡單來說,就是心有點累的感覺xd
2.
還有另外一點有別於其他時間規劃教學的是「規劃停止的時間」
這個我也覺得蠻有意思的,因為我們在做計畫時,往往聚焦在我應該花多少時間做什麼事,忽略說應該什麼時候停止,因為往往給多少時間就會花多久。
舉例來說,作者提到當他在正在做一件事情時,要花好多時候要心裡默數五四三二一好幾次才捨得停止去進行休閒娛樂,如多陪陪家人等等,所以說,其實要停止做的事也是不容易的。
3.
將目標寫下來
作者提到根據研究顯示,將你的目標寫下來,將會提高42%的機率去完成它。
————————
而心理的部分像是闡述如何對抗焦慮,也是數五四三二一去對抗它:
1.
這裡我覺得有一個有意思的部分,是作者認為面對焦慮的方法,是當你意識到這件事的時候,先數五四三二一,去對抗焦慮緊張的感覺。再者,你還要去想你想像中這件事應該怎麼進行。
舉例來說,你跟一個人打招呼,先數五四三二一去面對這個尷尬的感覺。而後去想像,你們應該的互動,即透過預演讓自己放心吧。
2.
此外,作者亦提到,焦慮和興奮腦袋刺激其實一樣的,所以當我們在焦慮的時候,就把它轉換為興奮的情緒,我們把它想成是興奮的東西。那我們在心理上就比較能接受這個事情。我覺得這也是面對重大考試時很好的心理建設。
3.
另外一個有關焦慮的部分就是他說有個老年人,覺得這輩子好像花太多的時間在焦慮了。但其實我們也知道,焦慮這件事本身就是沒有什麼意義。換言之,當你花太多時間在焦慮的同時,浪費了許多時間。
----------------------
後續
作者又出了5秒法則的記事本,將此概念融入每日計畫中,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有個每日一小步問題,思考今天打算進行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有什麼小步驟需先做,因為起頭最難,頗符合5秒法則之精神。
评论
发表评论